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之年,又是学院新一轮改革与发展重要之年,一年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我们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秉持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的工作理念,结合教学节、学风节的开展,全面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强化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院规范化、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办学基本情况

截止2024年底,学院有教职工54名,其中专任教师32人,另有一支稳定的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今年承担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42名,兼职教师占比57%。整个学院目前设有9个专业,全日制在籍学生数1556人。师生比1:20.7

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1.深入开展党纪学习专题教育和师德师风学习。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开展党纪学习专题教育,将党纪学习专题教育纳入到具体行动中,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学院扎实开展党员教师下寝室活动、专业导师与班级结对活动;建立以各党支部+专业学习组,党纪专题教育全覆盖到每个人。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月专题活动,学习观看教育家于漪视频,全体教师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做四有好老师的愿望更强烈,帮扶学生进步成长更用心,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更自觉,指导学生竞赛实习就业更热情,学院良好的师德师风明显提升。

    2.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做好党委换届工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于20241128日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顺利选举新一届委员会委员7名。二是抓好党员的教育和发展。全年计划共发展学生新党员27人;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第十一、十二期,以及发展对象培训班第十三、十四期,组织开办两期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员共计80人。

3.多举措开展学风建设。多举措开展学风建设。以学风节活动为契机,致力于学风建设,深化三全育人,将创新竞赛获奖、通过四六级考试、专业成绩提高作为学院育人工作的重点。拓宽学生成才的渠道,今年通过组织“TA辅导”,《高等数学》等专业课挂科率大幅度降低,为提高毕业率和提升专升本率打下基础;今年学生竞赛方面取得卓越性、突破性成绩,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胡云雁获得学生成长赛道(职教组)银奖、参加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赛区),荣获432铜历史最佳成绩。强化推进新生适应和习惯养成,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并明确生涯规划和学习目标,召开多次专业导师会议,邀请校心理中心专家讲座,召开全院教师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切实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情况放在心头。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针对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学业困难的特殊群体,建立完善整套危机干预制度和学业预警制度。

4.推进学院民主管理。顺利召开学院第一届教代会暨第一届工代会第五次会议——增加工资实施方案专题会议,代表们以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实施方案。9月,顺利召开学院工会会员大会暨第二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新一届教代表、工会委员和工会主席。推进二级学院信息公开,今年更新发布信息100余条,涉及评奖评优、人事任命等重要事项均确保有公示,充分保障了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教育教学是学院的中心工作,年,职业技术学院共开设课程344门,其中第一学期189门,聘任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37人;第二学期159门,聘任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42人,兼职教师授课占比50%以上。全年学院听课300余门次(含学院督导)。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教学事故,教师上课均提前到岗,教师因个人原因调停课比上一年度进一步减少。整体上,这一年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工作运转正常。

2.专业内涵建设有进展。栗小丹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获得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团队荣誉;李蓓蓓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被推荐为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教师团队参加2024年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潘洪涛团队获得市级二等奖、王骁飞和薛文团队获得市级三等奖;栗小丹获得国家一级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李蓓蓓和薛文获得二等奖;蒋忠理获得卓越建桥奖,另有三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三位老师通过“骨干教师”认证,六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四位教师申报“双师型教师”认证。

 开展院级教学节系列活动,开展教学能力竞赛、内涵建设项目分享会、“2+1”培养计划研讨会等多场活动,通过活动促进能力水平的提升。继续推行1+X双证融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证,今年首次组织机电系学生参加2024年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三级)考试,通过率近80%。新增学院科创实训中心和AI商业应用实训室,完善功能构造,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为学院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学科竞赛提供了专用训练场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队伍规模基本稳定。全年新进8名教师(专任教师3名、行政2名,辅导员3名),离职1人,调任4人,退休3人。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引进专任教师3人分别具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学院除了专职教师队伍,还有一批来自企业或高校,稳定且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保持合理比例,既保证教学质量,也节约了人力使用成本。

.加大教职工培养力度。学院重视现有师资的培养,主要提升教师职称学历、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本年度有3名教职晋升中级职称,1名教职工晋升副高职称,1名教职工晋升正高职称,5人申报通过2024年度骨干教师认定,6人申报双师型教师。全年教职工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100余场。继续实施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机制,发挥“传帮带、老带新”作用。全年教师发表论文共9篇,其中 SCI 2篇、EI 1篇,内涵建设项目立项4项,科研项目获奖3项,出版专著1本。工企专业潘洪涛老师纵向课题《基于AIGC的短视频电商体验价值研究》《新商科产学融合背景下生成式AI提升高职商科类教师教学能力路径与机制研究》立项;日语专业刘莹老师纵向课题《融合1+X考证的《日语视听》课程思政研究》立项;国商专业王骁飞老师横向课题《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国商专业栗小丹老师《服务国际赛事,赋能创新实践——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优化与实践》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商专业李蓓蓓老师《网红直播带货、品牌认同与消费者购买行为》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旅游专业薛文老师《思政引领、四师协同、一课三融: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课程二等奖。国商专业李蓓蓓老师出版专著《企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五、组织师生参与竞赛,推进应用技能教育

1.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成效显著。2024年至今,学院学生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共获市级和国家级奖项73项,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20项,获奖学生人数超过300人。在其中的标志性赛事中,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职教赛道市赛中,荣获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1项;在上海市第十一届大学生创业决策仿真大赛中,夺得一等奖10项;在全国第三届高校数智化商业决策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7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市赛中,摘得银奖2项、铜奖1项。此外,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的品牌策划竞赛和国际贸易竞赛、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九届“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赛、第十八届iCAN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同创杯”全国人工智能大赛、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全国数字贸易技能大赛、第十三届“蓝海·逐梦”大学生创业训练营、2024上海市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均斩获多个国家级和市级奖项,创造了新的奖项记录。同时,学院全年组织学生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三级)、外贸单证、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工业机器人拼图等12项技能考证项目。

2.教师竞赛有收获。学院教师团队参加2024年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潘洪涛团队获得市级二等奖、王骁飞和薛文团队获得市级三等奖;李蓓蓓、汪敏获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大赛三等奖;尚绍鹏、汪敏、陶晓妹获24年数智化商业决策大赛一等奖;臧玉洁获2024年创新实践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尚绍鹏、马冯莉、刘伟晨获2024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决策仿真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章路平获上海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师生同赛)二等奖;王君、蒋忠理、郑燕获校级教学竞赛特等奖,陶晓妹、潘洪涛、薛文获一等奖;

在学院学工方面,江华丽获2024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暨(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区选拔赛二等奖;李彤获上海市高校师生心理知识大赛二等奖、2024年师生心理知识大赛主题辩论赛二等奖;庞雪雅获校就业先进个人称号;李艳妮获校优秀心理辅导员称号;裴瑞华获校征兵先进个人称号。

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1.校企合作有拓展。全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5家,与滴水湖南岛酒店、贤城(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海环球货运有限公司、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拓普速力得软件(上海)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共有合作单位14家,拟新开展合作单位5家,基本保证各专业都有校企合作单位。另外,学院领导分别带队集中走访校企合作企业,前往上海怡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宏保险公司、上海阿帕斯数控机床厂、上海万里达物流有限公司、新世界外国语进修学院、港机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交流,无忧传媒上海分公司、洲至奢选上海冰雪世界酒店等,积极维护维持好现有校企合作单位合作关系,促进合作长期化和深度化。

2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依托科研处、图书馆等平台联合开展“百家讲坛”、“图书馆——1小时时事”等丰富多彩的讲座20余场,企业高管、外校专家来校讲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开展名师进讲堂、企业进课堂、参观实训基地等等多种类型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七、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完成年度就业任务

.招生规模保持稳定。顺利完成了年度招生宣传、招生咨询、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秋招工作。根据学校安排,商务日语专业今年停止招生,学院8个专业参加国家计划内招生,录取新生531人,学院认真做好新生暑期联络、报到迎新工作,今年报到460人,新生报到率87%。此外,今年10月持续收取30名与上海港湾学校合作举办的中高贯通教育项目学生。

    .顺利完成就业任务。受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2024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任务艰巨,为按期完成就业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多次召开就业推进会议,邀请专业相关企业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把推动就业列为学院工作重中之重,除了全院层面的推进会,还组织召开各专业专题会议,按学生专业、情况类别分析,重点关注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一生一策,精准帮扶。截至 11月,学院毕业生总数 530人,就业率 98.49%,签约率 89.81%,毕业生考取专升本288 人,升本率54.34%。基本完成学校就业目标任务。此外,还有100余名同学报名参军入伍,18名同学顺利参军入伍。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受各种情况影响,学生四级通过率较往年相比较低,影响后续专升本。受考试环境、学习效果等多方因素影响,在校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较往年相比,有下降趋势,后续会影响专升本等。学院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学习,同时考虑是否可以增加考试次数(如大一第二学期可以参加考试)等尽量提高四级通过率,为后续升学打基础。

2.部分专业招生面临挑战。客观受学费上涨及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专业招生形式较严峻,学生报到率较低。学院计划对专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学院则要发挥主体责任,加大力度,持续增强专业内涵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吸引力。

3.学院教研和科研需进一步提升。学院专职教师少,工作量大,还要帮助兼职教师处理相关教学档案材料工作,无暇顾及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同时缺少学科带头人,缺少研究项目。学院计划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引导和鼓励教师多出教研和科研成果,成立学院学科团队,对于有意向开展科研工作的老师,在教学工作量和激励政策上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