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小丹
自栗小丹老师加入学院以来,她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积极进取,创新课程思政和教育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她引导学生构建了“社会需求→专业知识→设计实施→服务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路径,推动了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依托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践,以真实需求驱动技术研发,巩固专业基础,拓展创新空间。在竞赛指导中,栗老师构建了“思政+项目”育人模式,以“项目引领、思政贯穿、任务递进、行动导向”为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竞赛全过程,使竞赛成为锤炼技能、塑造品格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栗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市级竞赛中荣获二十余项大奖,她主持的项目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职业教育重大项目立项,所授课程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所带团队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李蓓蓓
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李蓓蓓老师便将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的阵地,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十年如一日,她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了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她深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潜能、点燃心灵之光的神圣使命。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李老师坚持“以赛砺志、以研润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和育人实践。在过去的十年里,她引领众多青年学子在国家和市级技能竞赛中大放异彩,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悉心的指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赛场上的自信与从容。那些荣誉的奖杯,见证了师生共同奋斗的辉煌历程。在提升教学能力的道路上,李老师从未停止脚步。从校级到市级,再到国家级教师竞技的舞台,她每一次的精彩表现,都展现了对教育艺术的不懈追求。她致力于将课堂打造成为启迪智慧的宝地,见证了学子们从青涩到成熟的华丽转变。李老师潜心学术研究,勤奋笔耕,始终将科研与育人视为生命的双翼。她致力于在核心期刊上播种智慧,在学术专著中沉淀经验,以丰富的学术成果为行业注入创新活力;她主编的多部教材成为众多学子成长的阶梯,字里行间洋溢着教育者的责任与情怀。十年春雨润物无声,十年匠心独运,育人心灵。她曾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我愿成为学生前行路上永远的点灯人。”
汪敏
汪敏老师,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主任,长期致力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她始终坚守“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全心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汪敏老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课岗融通”的教学模式,将岗位工作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对接,精心设计模拟工作项目,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同时,汪敏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在第九届和第十届星光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中,她指导的学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第十届星光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她指导的三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一名学生荣获一等奖,两名学生荣获二等奖,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取得了参加该项目以来的最好成绩。她始终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尚绍鹏
尚绍鹏老师,长期投身于教学与科研领域。他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教学领域,尚老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作为学院的“奖牌收割机”,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在全国多项大学生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此外,尚老师还致力于课程思政的建设,将德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尚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成绩斐然,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为学生构建了实践平台,助力他们的职业发展。尚老师以高尚的师德、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陶晓妹
教育从来不是冰冷的灌输,而是一场充满温度的修行。陶晓妹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教育道路上用爱与责任默默耕耘的践行者。在职业教育的领域里,陶老师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努力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她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锻炼自己。通过组织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活动,她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陶老师还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她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计划。无论是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还是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她都鼓励学生勇敢尝试,挑战自我。在她的引导下,许多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收获了自信和成长。陶晓妹老师用爱与责任,在教育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她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付出,也将不间断的陪伴学生的成长。
潘洪涛
“教育是一项用心点燃希望的崇高事业,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潘洪涛老师始终坚守这一教育理念。作为互联网行业资深的从业者,他将企业级思维和尖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注重在细节中发现并满足学生的需求,用尊重和理解构建起信任的桥梁。他常言:“每个学生都像是一段独特的代码,只有通过耐心的调试,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潘老师以“创新”和“务实”为指导原则,引导学生探索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的奥秘。他鼓励学生将所学课程知识转化为实际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竞赛实战等“第二课堂”活动,使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生根发芽。许多曾对学业感到迷茫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重拾信心:有的学生凭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项,实现了学业上的飞跃;有的学生则在项目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蜕变为商业领域的新兴之星。潘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多次校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导,坚持“以赛促教、产教融合”的理念,构建了一个“企业—课堂—科研”联动的育人生态系统。他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开发了多门AI+课程,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并荣获校级教学大赛一等奖、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同时主持了多项科研与教研课题。他表示:“教育者的幸福,在于见证学生用他们的思维和技能点亮未来,而我只是那个在背后默默铺路的人。”
王骁飞
王骁飞老师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诸多卓越案例,巧妙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焕然一新,竞赛展示中彰显了创新精神与多样性。在备战过程中,他带领学生开展模拟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反馈持续优化教学方案与技巧。王骁飞老师表示:“这种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我获得了诸多宝贵的改进意见。”通过备赛与参赛的实践锻炼,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及应急反应能力均实现了显著提升。他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用性,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卓越的教育体验。王骁飞表示:“学习之路永无止境。我将继续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学习之中,不断吸纳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薛文
薛文老师,作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的入选者,始终秉持“教育是唤醒与陪伴的艺术”的信念,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不断深耕。她坚信每位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通过“个性化指导+团队共创”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通过赛事实践构建起从专业学习到职业成长的桥梁。她注重因材施教,为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她带领“星光计划-导游服务赛项”团队深入文旅场景进行实战演练,创造了参赛历史上的最佳成绩;指导学生在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等创新项目中实现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的融合,其中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市赛项目智旅焕行,帮助多名曾自我怀疑的学生在聚光灯下重拾自信。她认为,“比赛不是终点,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起点。”薛文老师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发表了多篇教改论文,参与了多项市级课题,并带领团队获得了上海市职业技能教学大赛市奖。她始终将团队协作置于个人荣誉之上,用她那温暖而坚韧的力量,诠释着新时代职教教师“为成长护航”的初心。
章路平
章路平老师,作为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的骨干教师,她在语言教学和职业教育领域深耕细作,积极推行“以赛促学、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育具备语言技能和跨文化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她所讲授的《英语语音》、《英语口译》、《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在教学和竞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包括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结项展演一等奖、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上海市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口语(师生同赛)二等奖、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英语口语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她还主持完成了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基于YiCAT平台的翻译教学设计与思政融入实践的研究》,并参与了智慧树《英语演讲》平台的建设工作。章路平老师运用创新的“语言+职业”融合教学模式,加强实战技能的培养,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市级技能竞赛奖项。同时,她还致力于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将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融入语言教学,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库。章路平专注于翻译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和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外语电化教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三篇,并主持或参与了省部级课题研究两项。
李艳妮
李艳妮老师,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及综合学生党支部书记。她长期致力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尤其在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心理健康、党建引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李老师曾荣获多项荣誉,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赛区金奖指导教师、临港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营“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上海市心理健康主题海报设计竞赛三等奖、上海市民办高校新阶层人士联谊会大学生演讲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以及上海建桥学院“优秀辅导员”、“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心理辅导员”、“学生社区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在工作特色方面,李艳妮老师深化了就业创业指导,建立了“生涯导师 + 企业导师”的双轨机制,连续三年获得校级表彰。同时,她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在支部被评为“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在育人理念方面,她坚持“以生为本,五育并举”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累计指导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2项,所带班级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班集体。
裴瑞华
裴瑞华老师,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同时兼任院分团委书记、院党委青年委员、院工会委员、年级组长等职务。多年来,裴瑞华始终坚守“始终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的工作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工作育人。她荣获多项荣誉,包括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优秀学员”、上海建桥学院优秀辅导员、社区优秀辅导员、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献血先进个人,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裴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屡获殊荣,包括上海市共青团主题微团课大赛、“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重要奖项。在恪尽职守、高效完成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裴瑞华亦不忘自我提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学风建设类课题1项,并积极参与国家级和市级培训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