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百科:诸玫琳
《一个小护士的故事》,为著名画家朱明德先生根据我校2015届校友诸玫琳(上海首批援鄂医疗支援队成员)的故事绘制。
漫画作者:朱明德,著名画家。历任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兼政协主席;北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
“我是90后,我是天选之子”
爸爸说,你既是党员,也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年纪又轻,也没结婚,你就应该去报名。”
除夕夜,来不及和家人好好道别,诸玫琳就以特别的方式和家人一起迎新年。她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组全家福照片,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下一刻,她将作为第一批勇敢的“逆行者”驰援武汉,不管风雨,不问归期。
接手重灾区中的重症患者
诸玫琳及同事是本次上海援鄂医疗队中第一批进病房的医护人员。驻扎的,是本次疫情重灾区的武汉金银潭医院,接手的,是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的重症患者。
疫情的战场上,时间等同生命。1月26日中午,上海医疗团队接受防护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被安排到中班的诸玫琳及同事就直接上岗,与武汉同行交接阵地。
在重症病房上岗第一天,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事无巨细。熟悉了解医院病区方位、空间分布,医用物资、抢救物资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病人情况。
整个北三楼呈“U”形分布,是原来的外科病房改建成的简易ICU,环境条件有限。楼层收治了28个病人,中老年人占了相当大比例,病人的病情都不太乐观,超过20人无法自主呼吸,在使用呼吸机。只有2-3人症状较轻,正准备转去其他病区。
在收治危重病人北三病区,除了照顾好病患,医护人员也要做到零感染,因而各个环节的防护工作非常关键。
诸玫琳说,之前工作时,防护服在工作后马上就可以脱掉。但是,这次值班期间,为了避免增加污染几率,也为了节约防护装备,护士选择不吃不喝,因为装备穿脱太过麻烦。而且上了厕所,整套防护服就报废了。
第一天,诸玫琳与同事们在全身防护服的状态下,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多与夜班护士交完班,期间,她们里层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闷热的防护服内,他们的工作服走一圈就湿透,走到通风消毒的走廊,瑟瑟冷风又吹干了衣服。下班时,脱下面罩,脸上尽是压疮;脱下口罩,已经全部湿透;脱下手套,手被汗水浸皱……
凌晨3点,从医院回到住处的诸玫琳才开始休息。诸玫琳开玩笑说,第一天在心理和体能上适应抗疫一线,自己“全靠一身正气。”
病人生活护理的“家属”
上海援武汉医疗队的工作逐渐进入正轨。随着各方面物资的到位,上海第二批支援医疗队的救援,第一批医疗队的防护举措和工作条件比最初有了一定的改善。之前延续金银潭护士排班时间的上海医疗团队,护士排班已经从8小时一班,减少到6小时一班,以此减少职业暴露。
然而,因为她们接手救治的病人病情严重,工作强度依旧非常大。医生白班的工作时间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查完房、安排好治疗就会离开病区。护士则会全天候驻守,1位护士要至少负责4位病人的护理,遇有突发情况可通过对讲机呼叫医生进来处置。
护士的工作内容范围非常广,比以往重症监护室更甚。由于收治病人都是用无创呼吸机,或者用高流量氧气治理的重症病人,病情严重多数无法生活自理,没有护工人员及家属,一切都得自己抗。
她们除了常规监测病情、静脉补液、呼吸机导管护理等医疗护理工作,还要解决病人的生活护理,包括更换床单、病人饮食、呕吐、排泄物清理,甚至清扫厕所。“清理排泄物的时候,我们非常理解病人不是故意的,因为乏力是他们患病的病症之一。”理解病人的惶恐、不安、无助,护士才能成为病人患病期间的最温暖依靠。
2015年毕业后,诸玫琳在曙光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工作了近5年,却说自己只能算资历尚浅“小护士”。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专业性非常强,由于重病患者生命体征每时每刻发生变化,分析他们病情变化的早期症状如心衰、ARDS等就非常重要。“虽然自己在护理专业学了7年,但是和老师们比起来,还非常缺乏立刻判断病症的经验。”她会认真学习前辈们的经验技巧,使自己能帮助更多的人。
朱明德先生创作手记:向抗冠毒的医护人员学习、致敬!他(她)如同英雄战士,奋不顾身地战斗在前沿阵地上……上海建桥学院位于临港新片区,是一个有特色的大学。最让人感动的是,学校广场最突出的位置,矗立着雷锋雕像。校训写着:“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小诸在学校是学雷锋标兵,入了党。如今国家有难,人民需要,她就勇敢地冲了上去……
转载来源:建桥发布